就业,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福祉的民生问题,也是事关劳动力市场的经济问题。
全国两会期间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,今年就业工作重点从五个方面发力,其中一条是全力拓宽就业渠道,“将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、中小微企业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。大力培育数字经济、银发经济、绿色经济等就业新的增长点,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、税费减免、场地安排等扶持支持,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潜力”。
今年,中国高校毕业生达1179万。政府工作报告中,也设定了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。做大“蛋糕”、让就业岗位产生增量,非常必要。
与此同时还要认识到,就业岗位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,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,比如就业技能问题。今年的就业工作重点还有一个发力点就是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,聚焦先进制造、现代服务、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的需求,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以此作为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之举。
除此之外,就业模式的影响也不可不察。去年9月,广东推行“妈妈岗”模式促进育儿妇女就业,就是就业模式的创新。这一模式支持企业、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、劳动强度不大、工作环境好的生产岗位和专业技术管理岗位设置为“妈妈岗”。
据前程无忧去年发布的《“全职妈妈再就业”现状调研》显示,九成全职妈妈试图重返职场,60%期待弹性工作制。由此可见,这是一个潜在劳动力人口众多的群体。
当然,创新就业模式不只是为了惠及妈妈们。有报道指,中国灵活就业人群已达2亿,其中有相当部分是“数字游民”——即能够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、在任何地方工作和生活的人,这类群体对灵活就业和弹性工作同样有着高需求。一些企业也开始了探索,在线旅游平台携程于2022年2月开始实行的“3+2”混合办公制,就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响。
在中国劳动力人口下降趋势下,再叠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当代年轻人就业观念变化等因素163配资,创新就业模式以契合发展需要已成为一个时代新课题。“流水不腐、户枢不蠹”,与时俱进的就业模式,才能发挥每个人的才干、为发展汇聚起更大活力。